欢迎光临新河县洋河水利机械厂官方网站!
400-628-6689
联系我们

新河县洋河水利机械厂

全国咨询热线:400-628-6689

手机:15833615999

电话:400-628-6689

传真:0319-4782141

邮箱: yanghe@hbyhsl.com

QQ:1580651298 1025792805

地址:河北省新河县城

铸铁闸门/抓关键高效推进水利重点工作

2014-5-29
   5月22日下午,市委书记王树山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,专题听取水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。会议强调,要抓住关键,强化保障,凝聚合力,确保三大水利项目高效推进,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早见成效,确保防汛度汛工作万无一失。

  市委常委张国晖、陈智勇、王忠梅、郑传德、石迎军、李建民参加会议,市领导石克生、张宗保、申武装、秦春梅、赵振宏列席会议。

  去年以来,我市重点谋划实施了三大水利项目,持续推进了南水北调工程,引领和推动了全市水利改革发展。目前,三大水利项目有序推进,中心城区两条河四个样板段即将开工;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的50%;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非工程措施同步推进,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;其他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。

  就做好今年的水利重点工作,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  要抓住关键、科学运作,确保三大水利项目高效推进。三大水利项目事关许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,要按照“示范项目两年主体完成、三年具备验收条件”目标,抓住关键,注重运作,积极推进。要破解难题。在拆迁清表上,要研究对策、全力攻坚,确保按照征迁红线和时间节点完成任务,5月底前完成四个样板段工程拆迁清表。在筹资融资上,要按照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的要求,一方面要主动争取中央、省级财政资金扶持,积极整合涉农资金,建立市、县水利资金稳定增长机制;另一方面要坚持“谁投资、谁经营、谁受益”原则,科学选择融资模式,广泛动员社会力量、民间资本参与水生态项目建设。市水投公司要加强与项目责任单位的有效对接,简化办事程序,提供足额资金投入。在规划设计上,要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,加快整体设计进度,保证9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需要。要严格管理。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、招标投标制、建设监理制、合同管理制等机制,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。要注重选择实力雄厚、信誉好的国家级、省级大型企业参与工程施工,确保建成精品工程、优质工程;要严格资金管控,市财政、审计、监察等部门要全程跟踪检查,确保建成廉洁工程、放心工程。同时,要同步推进非工程措施,提前考虑项目建成后的管理运行问题,确保工程高标准建设、高效率运行、可持续发挥效益。要凝聚合力。项目指挥部各位指挥长和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,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,深入一线、靠前指挥,协调解决好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。要充分发挥五级督察体制作用,建立项目建设进度媒体月通报制度,对措施不力、工作滞后的单位要通报批评。各级各部门都要树牢大局意识,主动作为,密切配合,真正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合力。

  要攻坚克难、科学安排,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早见成效。当前,我市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配套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,全市上下要再接再厉,强力攻坚,确保6月份总干渠试充水和汛后顺利通水,造福许昌人民。要确保通水。相关县(市、区)和市宣传、发改、财政、住建、环保、水利、林业、土地、南水北调等部门要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切实抓好总干渠沿线环境治理、安全隐患排查、工程建设保障、宣传及绿化工作,确保通水工作顺利进行。要抓好配套。全力抓好配套工程建设收尾工作,确保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达效、同步通水、同步投入运营。要用好资源。及早谋划,科学调度,使南水北调来水如期进入我市,确保每年将分配我市的2.26亿立方米水资源高效、充分利用。

  要严格责任、强化保障,确保防汛度汛工作万无一失。今年防汛形势严峻,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,必须把各种问题考虑到位,以百分之百的努力防范可能出现的百分之一的问题。一是责任要到位。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,明确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防汛职责和任务,逐级分解任务,明确责任,把责任制贯穿到防汛抗洪工作全过程。二是保障要到位。要认真做好工程及配套设施的汛前检查,确保运行良好;要加强防汛抗洪抢险队伍建设,提高组织指挥、联动协作、应急抢险处置能力;要科学编制度汛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,切实提高针对性和操作性;要做好防汛物资和救生器械的储备管理,确保防洪抢险所需。特别是对于在建的水利工程,要积极采取度汛措施,确保工程安全,确保不影响汛期泄洪。三是配合要到位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密切配合,形成合力。要充分发挥气象、水文等部门的支撑作用,及时收集雨情、汛情,准确发布预测预报预警信息;要加强防汛会商,针对汛情特点采取相应措施,科学指挥防御和抗洪抢险工作;要科学调度、蓄泄结合,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,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水平。